你越害怕什么事情,就越容易发生什么事情。
一位43岁的单亲妈妈有一个14岁的女儿,她的女儿如今不愿意上学了,不上学有半年了。这位妈妈初中未毕业,她很害怕女儿重走她的老路,如今女儿真的重走了她的老路。女儿也是初中未毕业就不读书了。
这位妈妈读初中的时候,因为交了一些不爱读书的同学,于是慢慢地也不爱读书了,学历不高的她吃尽了苦头。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技术,她只能干体力活,她非常后悔,她想:“如果我当初不交这些不爱学习的朋友就好了,我那时成绩其实挺好的,太遗憾了,太后悔了,我真的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了,我绝对不让我的女儿重走我的老路,我绝对不能让我的女儿交不爱学习的朋友,我一定要好好供我的女儿读书,我一定要让女儿读大学,我要密切关注女儿学习情况和交友习惯,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一要及早扼杀于摇篮之中。”
这位妈妈在女儿两岁的时候离婚,女儿被判给爸爸,在女儿七岁的时候,爸爸出国打工,在女儿9岁的时候,妈妈把女儿接到自己身边生活。9岁的女儿在奶奶那边生活了9年,回到妈妈的身边时,妈妈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的坏毛病,比如不讲卫生,动作很慢,东西随便乱放,妈妈经常训斥女儿,女儿很委屈。
读五年级的时候,爸爸送给女儿一台平板电脑,女儿写完作业后总是看电脑,看到很晚都不睡觉,妈妈很生气,要求女儿尽快睡觉。女儿说是睡觉,但其实是躲在被窝里看电脑,妈妈知道后很生气,直接把电脑摔坏了,女儿很委屈。
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,女儿交了一个同性好朋友,这个好朋友比较爱打扮,学习不是太好,妈妈知道后很生气,责令女儿停止与这个女生交往,女儿很委屈。女儿喜欢吃零食,经常在学校旁边的小店买一些小零食来吃,妈妈也很生气,因为妈妈觉得这些小店的零食不卫生,质量不合格,吃了对身体健康不利。
女儿穿着很朴素,妈妈很生气,要求女儿穿更时尚的衣服。因为妈妈花钱送女儿到最好的学校读书,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很有钱很有地位的人,妈妈是从事体力劳动的,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女儿。女儿感觉妈妈很自卑很虚荣。
初一下学期的时候,女儿跟班上一个女生关系很好,只是这个女儿成绩不好,妈妈知道后暴力打了女儿,命令女儿立即与这个成绩差的女生中断朋友关系,女儿很委屈。不久女儿与别班一个女生因为开玩笑,把那个女生弄伤了,女儿很自责,让那个女生打回自己解气。那个受伤的女生家长打电话质问这个女孩,妈妈逼问女儿是怎么回事,女儿知道妈妈的火爆脾气,不想告诉妈妈,于是妈妈粗暴殴打女儿,女儿很委屈。
从此女儿再也不愿意上学了,不管妈妈怎样道歉,女儿就是不愿意去学校上学。不久女儿交了一个男朋友,14岁的女儿交了一个24岁的男朋友,妈妈知道后情绪非常失控,扬言要派人打断勾引自己女儿的男人,女儿非常害怕,女儿跪求妈妈手下留情。面对不上学还早恋的女儿,妈妈精神几乎要崩溃了。
图片169: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
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,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。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意志,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,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,这其实是在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,孩子精神上会变得非常虚弱。
很多有网瘾的孩子,要么是家里没有温暧,要么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,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他们的“监狱”。所谓的网瘾,不过是他们从一个糟糕的“监狱”逃到一个糟糕程度较轻的“监狱”而已。
图片65: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
我们之所以会形成现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为在孩提时所受到的创伤。例如,在婴儿时期我们期待被爱,期待被关怀和拥抱,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被满足,我们会受到伤害,本能地会做出反应来自我保护。
如果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会不断地被启动,我们的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,一个远离高层自我或自性本体的“我”。
图片221: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
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,父母和子女没有良好的关系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,甚至你越说他越反着做,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?不仅教育的目的达不到,还会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亲情。
当你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,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,不必教育,你的期望也会成为孩子的愿望,那就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,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。
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,不然,上行下效、承先启后,孩子必然会出问题。
图片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。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,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,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,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,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。
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,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、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。
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不能推给谁,只好自己扛。
图片203: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一个孩子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。
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,他就没有自尊。没有自尊,就没有价值感。没有价值感,这个人就要消失掉,没有人愿意消失,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于是他就开始捣乱,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你们还会关注我。
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。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,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,既影响健康,还会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。
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,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,当自己感到强大时,谁也不能将他击倒。